生肖如何划分日期?
1950年2月18日,农历正月初一,新中国的第一个春节,在春节前后,以一个甲子为60年为一轮回的六次循环中,这一天是第一个丙寅日的开始,由此可划出第一天的边界,往后的日子就是甲午、乙未、丙申……丁酉、戊戌、己亥…… 以此类推,到第二个循环的末尾,也就是1973年的腊月廿四,公历1974年1月3日,也是新历的元旦,往后一天又是新的一年。
而在1974年到1992年间,每隔3年和每间隔5年都有一个闰月的现象出现(其中1976年有两个闰月),也就是说每逢闰月就增加一天的过年时间。例如1984年,立春是在正月十三,那么过了立春就是新年,而到了闰二月,便是两个立春日之间的那个节气处。 当然这增加了过年的天数,但并没有改变每年的第一天还是正月初一的规律。
进入公元1992年之后,这种每隔5年一个闰月的现象消失,每年多了一天的过年时间。然而到了下一个甲子轮回之后(2050年左右),又会有每一轮都多一个闰月的现象出现.... 因此有人说,过了几千年,春节又回到了元旦。
关于生肖日期的划分,有一个基本常识为“立春”即是一年之始,在中国农历历法中也确实是这样的。因此,属相轮换的时间都是以农历立春这一天为界而不是以农历新年的正月初一为界的。通常有三种情况:
第一、每年春节(正月初一)若是处在立春这一天或者春节前,那么当年的正月初一到第二年的腊月三十都是属相的轮值年,换言之这一年(从正月初一到第二年的腊月三十)生的孩子都是一个属相。譬如1987年春节是2月16日,当年又是丁卯年(兔年),那么从1987年2月16日到1988年2月7日都是丁卯年的春节后,其间诞生的都是兔儿。
第二种,当年春节若是在上年度立春日之后,在腊月三十之前,那么当年的正月初一到腊月三十都是属相轮值年,而下年正月初一到翌年的立春日以前还是此属相的年限。譬如2012年春节是1月23日,农历壬辰龙年又是2012年2月4日立春。所以,2012年1月23日以后出生的都是龙,春节期间都属龙,一直要到2013年2月9日才算龙年真正结束。2013年正月初一到2月9日还是属龙,2月10日起才是蛇了。
第三种,当年春节若是在上年度的立春日之后,当年的腊月三十以后,则当年的前一年的立春日至前一年的腊月三十都是前一年属相的轮值年;在当年春节至当年立春日间出生的,属上一年的属相;当年立春日以后则一律属当年的属相。譬如 1967年春节恰好在1967年1月29日,而当年又是丁未羊年,那么从丁未羊年的1966年2月7日到1967年1月28日都是羊年的轮值期;1967年1月29日春节和2月4日立春期间的出生的,还是属羊,2月5日起是属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