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轲是什么生肖?
“我生乎明君,世德之家,当此盛时,吾以祖策多矣~” 这是孟子说的,意思是他老人家出生在战国时代齐国这么一个民风淳朴民智尚未开化的地区,祖上好几辈人都从事过官职,有官职的人自然要遵守周朝的礼制,而周朝的历法中一年分十二月,每月初三叫做“朔”,十五叫做“望”,二十三天后就是“晦”,初一新月不露,称为“晦朔”,所以正月也叫“端月”,二月初一叫做“杏月”,三月初一叫做“桃月”,以此类推。
到了四月,因为四月是农历的一个月份,又是仲春季节(孟夏,仲夏和季夏是对应四月、五月、六月)的第一个月,故称“槐月”;五月,因为是夏季的第一个月份,又叫“榴月”;六月初一,夏至来临,阴气渐长,万物茂盛,所以叫“荷月”;七月流火,立秋以后天气渐渐凉爽起来,八月桂花飘香,秋天来临,九月秋风起,十月寒冬至,十一月大雪飘,十二月寒风呼啸。
那么问题来了一一孟子的出生月份到底是几月呢? 《孟子》里有很多关于他出生的记载—— 宋人孙乐云:“孟子生有淑气,被发文身,行年三十,乃变其俗,至于冠巾,仕鲁封疆之侯,年五十有四而终。” 赵岐《孟子序》:“年十八,学官弟子;年三十,致孝于曾祖母方笄之年。” 杨伯峻先生《春秋注译》引杨伯峻先生父所作《孟子生日考》一一 杨伯峻先生说,“今按《列女传》曰‘曾子之母丧其父’,《孔子世家》云‘曾子卒’,按《檀弓》,晋葬虞公,太康问于伯鱼曰:‘虞公知礼欤?’伯鱼曰:‘吾母出,我未祭而曾子弗废,知礼矣。’盖曾子生于周桓王五年,卒于周灵王元年,寿八十余。” 所以结论很清楚,孟子的生日是周厉王四年二月十二日(也有说法是十四或者十六)。 周厉王四年也就是公元前877年或者前876年。 这一年,秦始皇还没有出生……汉武帝也还没有出生……王莽刚刚完成称帝的心愿,准备开始篡汉……曹魏开国皇帝曹操还没出道……孙吴开国皇帝孙权刚成为孙坚的儿子……蜀汉开国皇帝刘备还在玩他的“桃园结义”…… 顺便说一句,这一年的三月十一日,周朝著名的忠臣虢叔死于卫国。
孟轲属羊。
孟子,名轲,字子舆,邹国(今山东邹城东南)人。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孟子小时候的生活贫困而艰辛,家境贫寒的他从小丧父,与母亲相依为命,母亲仉氏十分重视对孟子的教育,孟子自幼知礼好学,少年得志,学成以后,以士的身份游说诸侯,企图扭转当时社会变坏的大势,但是孟子是位有抱负又有骨气的大丈夫,他不愿向当时诸侯谄媚。因他看不起当时无能的诸侯,因此,一直遭到驳辱和羞嘲。当时各国诸侯见孟子如此古板,不像是能搞实干的,还嘲笑他迂腐的理论,因此,各诸侯并没有重用孟子,并且都无视和驳辱孟子。孟子归居鲁国,同弟子万章、公孙丑等著书立说。
孟子把孔子的“仁”发展成为“仁政”的学说,成为仁学思想的集大成者。他主张行“仁政”以统一天下,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重民和民主思想,还主张人性本善。由于孟子的“仁政”学说被认为是“迂远而阔于事情”,孟子在当时并不得志。但他和弟子一起著书,撰写了《孟子》一书,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孟子》一书不仅是儒家的重要学术著作,而且也是我国古代极富雄辩色彩的散文著作,更是我国文化史上的一座极为光辉灿烂的高峰。
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各派学者著书立说,滔滔不绝发表言论,针锋相对,互不相让,然而,孟子是其中讲得“最多、最久、最远的”。孟子继承了孔子的“仁”的思想并将其发展成为“仁政”思想,但是,在那个“弃礼义,尚权谋”的时代,孟子“欲正君心”的想法,根本就是空想。因此,他的“性善论”在当时并没有能在中国哲学史上树立旗帜,而荀子的“性恶论”后来居上,取代了孟子的地位。
孟子的“性本善”论点在近代和现代又被重新拣了起来,例如梁启超、朱光潜分别发表了《论人生》、《从伦理学的观点论人生》等文章,来阐释和发挥孟子的“性本善”观点,这说明孟子的“唯心主义的性善论”仍有存在价值和借鉴作用。
孟子的思想对后世影响极其深远,例如,他的“民主和重民”思想在现在仍具有现实价值,而“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人格思想,在今天仍是值得人们学习的典范,是中华民族最宝贵的文化遗产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