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子龙字什么生肖?
“子”字的偏旁部首是“儿”,“儿”的拼音为er,谐音“鹅”; “赵云”的“云”字,下面有“雨”,根据许慎《说文解字》的说法,“雨”字的本义就是“水从云端落下”的形状。“云”字可以分解为“雨”“云”二字。而“雨”字又和“羽”字同音,“羽毛”的“羽”字又和“鱼”字同音。所以“子”“云”两字合起来就可以理解为“天上飞的鹅在雨中捕鱼”。 子鼠、午马……这些是根据地支相配得出的。而地支与十二生肖中各动物配的情况是这样的:
子:鼠 丑:牛 寅:虎 卯:兔 辰:龙 巳:蛇
午:马 未:羊 申:猴 酉:鸡 戌:狗 亥:猪 由此可以看出,“子”和“辰”都包含了一个“子”,也就是说,属相中既含“子”又含 “辰”的,应该都包含了两种意思——一是像老鼠那样能钻进洞里(子),二是像蛇那样能盘起来(辰)。
那么,用“子”“云”两个字符合上述条件的就只能是“蛟龙”了!因为“子”“辰”“龙”三个字都和“蛟龙”有关。这样,“赵子龙”这三个字就隐含着“赵姓人名中有‘子’的人中的龙的化身”的意思。
字,是在一个人的本名之外另起的与这个本名的意义常常有某种关系的名字。它常常是本名的解释和补充,也是对名的表述和扩展。有的与名一正一反,相辅相成;有的与名一名一词,字面对应。一般而言,名多为长辈所起,字则为读书人成年之后自起。如诸葛亮字孔明,“明”即对“亮”的解释与扩展。
人的字,常常用于自称或表示尊敬,如自称“愚兄”、“晚生”等,称呼别人为“足下”、“夫子”等。但是,字在春秋以前使用并不广泛。当时,一般人只有名没有字,字是贵族所专有,字的数量也有限。
秦汉时,字逐步普及了,字的数量也开始增多。两汉三国时代,人们彼此交往,通常只称字而不称名。如关羽称张飞为“翼德”,孙权称周瑜为“公瑾”,诸葛亮称马谡为“幼常”等等。不称字只有在特殊场合下才会发生,如在皇帝面前,或属“连呼姓名”之“极亵”场合。“翼德”等字,就是在这个意义上出现的。
因此,三国两晋时期,字和名使用的场合十分明确,两者绝不混淆。人们平日彼此交往称字,自己也称字,只有在特殊场合才可称别人或自己名。换言之,当时人不可能自称其名。因此,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让赵云梦中自称其名为“子龙”,就严重违背了历史真实而成为败笔,至今还被人经常称引以为笑柄。据《三国志》注引《赵云别传》,原文为:
“及先主为曹公所追于当阳长阪……先主斜趋汉津,云见弃去,故稍还荆州……先主见云至,大惊曰:‘…吾失去公嗣,谓已捐矣。’云曰:‘子龙故在,不宜忧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