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公是什么生肖?
“群公”是《百家姓》里一个复姓,这个姓氏出现的原因相当有趣:宋朝皇帝赵匡胤登基后,因为自己的祖先一直在民间,没有显赫的爵号,觉得脸上无光,于是下诏令宗室子孙都改姓“赵”;而一些外戚则被改姓“钱”。
这本来是个皇帝自个儿的私事,但却引发了社会问题——毕竟“赵”、“钱”二姓实在太常见了,于是朝廷又下旨,允许这些姓“赵”或“钱”的人可以自行选择,是继续姓“赵”还是姓“钱”。 选择“赵”姓的人很多,但也有人选择姓“钱”,比如吴越国王钱镠之后就以“钱”为姓。另外,宋朝时江南地区富豪极多,他们为了表示自己“出身”高贵,往往也把自己的姓氏由“赵”改为“钱”。 这一批人可以说都是“钱”姓。同时由于宋太祖赵匡胤时,下令王公大臣家仆也要改姓,一律改成主人的姓氏(在唐朝时,这类人都随主人的姓氏),所以,这批人的姓也是“钱”。
这样,就造成了一个新的姓——“钱”。后来,这个新姓氏得到官方认可,成了正姓之一。 而作为皇族后裔的赵匡胤,自然不会被自己的行为影响自己的血统,他的后代仍然是用祖上的姓氏。不过,这种皇室用姓与民间用姓区分的方法一直被沿用下来,到了明朝朱元璋的时候,更是明文规定:只有皇室成员才有资格使用祖先的姓氏。
群公即猴,这本是古代的一种生肖称呼法,以群体动物来称呼生肖,比如马行千里则千里马,兔一群则群兔,等等,后来逐步演化而成了单字称呼法。那么为什么猴不叫群猴,而叫群公呢?这就和猴儿自己的一点小爱好有关:喜欢戴帽子,喜欢穿衣服。古时候的帽子叫做冠(guan),所以猴就喜欢戴冠。
《淮南子·齐俗训》中曾有这样的记载:猴戴冠,貂被齿。这句话的意思是,猴喜欢戴冠,貂喜欢露齿。冠是什么呢?冠是官员的象征,是尊贵的象征,是男子威风帅气的象征——从这里可知,在中国古代,尊贵、威风、帅气都是要靠头上顶个玩意来彰显的。。所以,猴喜欢冠,就是喜欢权位、喜欢做公人、喜欢装帅,其实和现在很多男人都喜欢追求好皮鞋、好手表是一个道理。而被齿的被同披,就是露齿、呲牙。貂天生是披着一身亮皮,所以就不需要外戴装饰品,只需要展现最好的状态,所以,只有呲牙咧嘴才能让自己更神气。
古时候,公的本意是指对人的尊称,比如孔子被尊称为孔公。公人,古时候特指公(gong)务人员,即官员。而猴喜欢冠,就是喜欢做公人,后来干脆连冠都不戴了,直接自称公,所以人们就把一群猴称为了群公,这本是出于对猴喜欢为官的讽刺。
后来,随着三公九卿制的流行,“公”这个字就被当作一种具体的官位使用,人们也渐渐忘记了“公”字的本意,把“群公”当做了一种动物称呼,而忘了这里面的讽刺含义。甚至在某些民间传说和志怪小说里,“群公”成为了猴的本名,而“猴”反倒成为了外号。比如民间传说中的唐三藏西天取经,一路上都把孙悟空叫做群公,而把猪八戒叫群猪,沙僧叫群羊——群羊即羊,这种称呼方法,和群公即猴、群猪即猪是同一称呼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