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生肖齿如银?
应该是猪,因为猪是口腔三对大牙齿(切牙、磨牙和犬齿),还有一对小牙齿(臼齿),总共五对(八颗)牙齿 “齿如银”中的“齿”一般指牙齿 《庄子·逍遥游》中有:“此鸟不度天地,不知日月星辰之运行,亦不晓山川、丘陵、谷陵、陵谷之高下,其视人间,犹蝼蚁耳!而况王侯卿相之所尊贵乎?” 其中的“齿”也指的是牙齿 而猪作为杂食性的动物,它的牙很锋利。在它们的嘴部上方,有3对门齿,又细又长,像锋利的刀;在嘴的两侧,各有2对尖锐的犬齿(像小锥子一样);在嘴巴下方,有1对较大的臼齿。这样锋利的牙能够切断食物,让猪能吃到食物里的营养。 这八颗牙也是人类牙齿的数目,所以人的牙齿如果像猪的牙齿那么密的话,可以想象咀嚼能力会有多强。
鸡字本意为家禽之一,羽虫之长。因人与鸡的关系密切,人们对其非常熟悉,又因为鸡的习性与人们日常生活同步,因此,在十二生肖的评选过程中自然脱颖而出。那么,鸡字在文字发展过程中又有哪些故事呢?
鸡有“五德”
《韩诗外传》中曾经提到,鸡有“五德”,头上有冠代表文德,足后有距能斗代表武德,敌前敢斗代表勇德,有食物便招呼同类吃代表仁德,见了奇怪的东西就会鸣叫代表信德。鸡与人类朝夕相伴,形影相随,古人认为鸡“五德具全”,甚至将其与人相提并论。因此,鸡年又被称为“五德生”之年,古人认为这是逢凶化吉的年份。
鸡的甲骨文和金文字形有区别,金文字形的“鸡”与现代字形十分相似,中间是“奚”字,上面、下面、右边都有羽毛,左边是一只手拿着一个杀牲用的利刃。而甲骨文字形则有所简化,左右为羽,右边从“奚”,所以,“鸡”的构字特点既反映了其有羽毛的禽类特征,又表现了其作为家禽的特点。
“鸡”字最早以“吉”字来代替,后来“吉”的含义有所扩大,“鸡”字就重新造出来了。但是“鸡”字造出来以后,仍然和“吉”字混用。后来,人们为了区别,就在“鸡”字里面加个“鸟”,这就成“雉”字了。在古代,“雉”也叫野鸡(并非现在所说的野鸡),也就是野禽。这样以来,“鸡”字就全由“鸡”字来使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