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5年属什么生肖?
公元375年是农历乙酉鸡年,是生肖鸡年出生的人。 古人建造的星象台,用“赤道刻漏计”测量天象,将一昼夜分成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恰好相当于现在的两个小时,子时要分为上、中、下三个时间段,每时间段各占现在的一个小时,每个时间段十五分钟对应一个地支。 凌晨三点到五点是卯时,此时月亮在东方天空,阳光开始照耀大地,鸟雀开始鸣叫,这个时间就叫做“卯卯”,简写为“卯”或“兔”; 五点到七点,太阳从东方升起,这个时刻就是辰时,时间顺序依次排列,早上七点的辰时对应“辰”“龙”; 上午九点至十一点,烈日当空,温度升高,这个时段就称作巳时,“巳”与“蛇”谐音,民间有“巳蛇”的说法; 中午11时至下午13时,太阳偏西,气温稍减,此时就称为午时,“午”即是“马”; 下午13时至15时,太阳继续西行,气温又回升,这个时段就叫做未时,“未”即为“羊”; 15时至17时,太阳即将落山,这个时间点就称之为申时,“申”也就是“猴”; 日落之后,一更鼓敲响,此时属于戌时,“戌”字的意思就是“把东西围起来”,戌时就类似于现在的晚上九点; 二更鼓响,此时属于亥时,“亥”的字形就像一群猪排着队走进家门,猪在古代是非常重要的生产资料,所以“亥”代表财富和吉祥,也代表了喜庆。
中国农历纪年的十二年,和神话传说“女娲创造人类”时,用十二种畜类动物来作为人的属相,是两个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两者在历史和科学上,没有也不需要有必然的联系。
神话传说里的十二生肖,是古人为了区别不同的年份和人生,用来代替十二地支(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的名称。传说的年份并不是真的十二年,而是各生肖年份循环出现一次的时间间隔。因为,十二地支的循环周期是一个甲子12年,故十二生肖的循环周期也就是每12年。十二生肖的最早齐备记载,出现于公元一世纪东汉王充的著作“论衡”中,说明十二生肖在东汉时期已经非常普及,这之前西汉人(包括张骞)不可能知道“十二生肖”这么一种当时还没出现的纪年方法。西汉人在与中亚、西亚和欧洲各族人民交往时,不可能采用本族人民也还不知道的生肖纪年与他们打交道。现在流传的各种十二生肖传到西方的说法都是凭想象杜撰出来的。
生肖纪年,是和干支纪年相一致的,生肖年份的先后次序也是和十干十二地支相配次序一致的。干支和生肖是配套和相互适应的,它们的用法和来源也不可能由两个互相隔离和彼此反对的部族或民族分别创造出来。既然干支纪年源于华夏族,生肖纪年自然也是华夏族古代人民的创造和发明。
公元纪年和生肖纪年、干支纪年在位次上完全是一一对应。公元年数除四余一是甲子年,也是以鼠为生肖的年份。这样,375÷12=31..余3,因此,公元375年是丙戌年,对应我国十二生肖中的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