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坚是什么生肖?
平分最佳答案
《封神演义》中,有十二金仙也有十二妖仙。这二十人可以说是当代修炼成仙的佼佼者了。他们中有的人后来封了神,有的人没有封神而是跟着通天教主去了碧游宫。 其中有一个很特别的人,他没有被封神,却在后世成了神仙中的大拿,这个人就是龟灵太乙真人座下的灵珠——武曲星君。 说起这个武曲星君,他的来头可不简单。他是上古神兽玄武的后代,先天就拥有极强的战斗力(坐骑梼杌也是上古凶兽)。而且他天生擅长水属性和金属性法术。在截教的众多弟子中,他的法力可以排进前几名。
不仅如此,武曲星君还是个多情种子。他在人间游历时,看上了昆仑山玉虚宫门前一个守门的道童,为了接近道童,他化身成一个读书的士子,和道童谈起了恋爱(这段恋情也是玄之又玄啊!)。
终于有一天,道童和他一起入洞房了。然而好景不长,由于道童的师兄们觉得道童私生活混乱,竟给她的道祖太上老君送了信儿。太上老君带着徒弟金刚童子下了凡间,找到了武曲星君和他的道童妻子,强行将他们的姻缘斩断。
这件事对武曲星君的打击很大,据说,从那一刻开始他就不再修仙了,转身投入人世做了个凡人富家翁,娶亲生子,享受人生去了。
马年春节临近结束,相信大家都度过了一个难忘的节日。但是和往年相比,今年的“奔马年”还多了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生肖文化的入选日期。
据文化部有关负责人介绍,“中国马文化”是中华各民族有关马的图腾崇拜、神话传说等内容的核心文化。以“中国马文化”为代表和集大成的是蒙古族文化。蒙古族文化是游牧文化的典型代表,是中华民族多元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马文化”历史悠久、内容独特、影响深远,在中国社会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极高的知名度。蒙古族长期游牧于草原,马在民族发展历史中起着其他牲畜无可比拟的战略作用。蒙古各部落的古歌、神话、民谚中,都有对马的颂歌;成吉思汗等民族英雄的战功赫赫的良马也成为广为流传的“马明星”。可以说,正是有了马的帮助,蒙古民族才实现了以小部族入主中原,统治大半个中国的“弯弓如月,控马挥鞭”的传奇。
在蒙古族漫长的历史中,马文化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是重要的文化遗产和历史见证,对各民族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蒙古包的搭建,通常要求“南门对阳,马鞍指北”;在婚礼中,新郎要备有良马送迎亲客。在重大节日活动中,诸如那达慕大会上,各种以马、骑马或驭马为对象的体育娱乐活动,既是蒙古族人民长期生产生活中练就的绝活,又是他们休闲健身、社交交友的重要内容。
马还是蒙古族的吉祥物。在人们心目中,马有至高无上的地位。以蒙古人所信奉的图腾“九种颜色的白马”为参照而制成的乌日斯符号,一直沿用至今。“乌日斯”是“星期”的蒙古语音译,它是以十二个月的“二十八个单位节”为周期的记日体系,成为蒙古人生产生活的“日历”。
在艺术方面,有关马题材的蒙古族传统音乐、舞蹈和现代艺术作品比比皆是,其中《骑白马的少女》、《套马杆》、《美丽的草原我的家》等已成为脍炙人口的作品。
马不仅是草原人们的生活、生产、征战时最得力的助手,而且在宗教活动中更是吉祥物。成吉思汗的陵寝前,立有“守陵卫士”铜制“四骏”,它日夜守卫着一代天骄的英魂。在一些宗教仪式中,也要求以马参与。
不仅如此,马文化已与各兄弟民族的文化交融,并在汉语中留下了诸多“带马字”的成语、名词。例如:马到成功、龙马精神、汗马功劳、车水马龙、人仰马翻,以及“马路天使”、马掌、马槽、马桩等词语,都成为人们生活中常用的词语。
在世界许多国家的民族中,有关马的词汇、神话、活动项目等也很丰富。2008年,北京举办奥运会,各民族马术健将在北京民族宫马场献技,让世界感受了“中国马文化”在现代赛场的魅力。在澳大利亚、美国、瑞典等国家,我们也可以看到有关马的题材和活动。
尽管有关马的项目在世界上比比皆是,但以“马文化”申报世界人类口头与非物质遗产,目前只有我国。
据文化部有关人士介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立“人类口头与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旨在使全人类共同关注和保护那些传承已久、带有历史记忆,特别是能够证明人种源流、人种迁徙、民族战争、民族融合等重要信息的人类智慧结晶。同时,这种“遗产”是人类社会生活中难以再生的资源,有些甚至到了“人亡歌息”、“歌尽舞止”的濒危状况,因此须加倍珍惜和大力保护。而“中国马文化”恰好具备入选“代表作”的要件。
该负责人进一步介绍,这次申报的“中国马文化”具有“马是中华民族重要的历史文化基因”、“马是中华文化中吉祥幸福、骁勇善战的象征”、“丰富的马俗和马艺具有重要的文化内涵和实用价值”等诸多特点和优势。
但是,入选“世界人类口头与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并非“一劳永逸”。有关研究者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每五年”要对所入选的“代表作”进行一次复查。
据有关专家透露,复查的内容是考察入选项目的“保”的状况如何,是否“有进有出”;“传”的态势怎样,“有增有减”;“兴”的局面能否继续“推陈出新”,以及能否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