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补代表什么生肖?
这个嘛,得从古代中国的人口控制和生育观念说起 古人是很重视子孙繁衍的,多子多福嘛!所以自古就有早婚早育的传统,比如古代的彩礼里面,“三媒六聘”里“六聘”里的第三个礼仪就是“问名”,就是男方去女方那里问问生辰八字。如果双方满意,那么就准备成亲,在现代看来简直不可思议——还没有相识就决定成亲啦?不过这也反映出来古人对于多子多福的重视,毕竟有了这第一个孩子才能结婚不是吗?
然后在古代因为医疗条件有限,平均寿命又很低,所以古人是提倡晚育的,《礼记·丧服》里说“三十而有室,四十而不生育,谓之鳏寡;五十而不生育,谓之地冲”,意思是30岁有老婆孩子热炕头,40岁没孩子属于鳏寡,50岁还没孩子属于地冲(有点莫名其妙),总之都是要生育的。
那么为了多子多福,古代人就使用了各种各样的手段。首先是人工助孕,也就是所谓“添丁插竹”,用工具增加生育几率。其次就是抱养或者过继子女,毕竟古人非常重视香火传承。再次就是收养子女,同样是延续家族香火。最后还有一种更绝的,叫做“绝后”,也就是男性结扎,避免生育。 看到这里大家就明白为什么要设置“无子无女”这个奖了!那就是鼓励晚育,少生优生!
生肖是中国十二生肖,又曰十二属相。中国传统文化中,十二生肖的起源与动物崇拜有关。据湖北云梦睡虎地和甘肃天水放马滩出土的秦简可知,先秦时期即存在十二生肖概念,但是表现的动物与现在存在差异。自汉代以后,文献关于十二生肖的记载已经很多,如《论衡》《诗征》《岁晏赋》等。
禁补是十二属相中的一种,就是禁止补上之意,此话来源于《论语》,意思是上天在安排属相时不小心遗漏了某动物,于是便安排一个属相来弥补这个漏洞,但又怕下面的属相知道上天犯错,便禁止下面的属相去找上面的属相,故称禁补。一般人都认为这个属相是龙,但也有部分认为是鼠。这两种说法各有其论据,请参见下面两种说法。
一、龙说(一般这种说法得到广泛认可)
龙(Long)是古代华夏民族心目中的神奇动物,是华夏先民所创造和信仰的图腾,是中华民族的广义象征,中华民族的自我称谓即为“龙的传人”。中国人对龙是既信又畏,因而在给十二生肖配属相的时候,把龙作为禁补来处理。
《论语·乡党》中有这么一段话,“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讲的是孔夫子的一件生活琐事:马棚烧了,听说这消息,夫子退朝回来,问,人伤着了吗?没问马怎么样。孔夫子不是不关心马,而是,在那个时候,家里的马多是拉干活的,人比牲口重要嘛,合于人伦之情,合于礼嘛。但有一个人不这样理解,是孔夫子同时代,而且常被后世并提的另一个文化大腕墨翟,即墨子。 《孟子·腾文公上》记录了这件事:“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曾子曰: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墨子闻之曰:‘君子之爱人也以德,细人之爱人也以姑息’。孟子曰:‘言非是,虽十之,亦不予也。”’我们看,这里又多出一个人物来,曾子。所谓“为鸣皋之所奏,为墨翟之所悲,身死因以为言”,就是这个曾子听了这话非常感动。 曾子的理解是,家里的事,本不该孔夫子这么着急,这么关心的,之所以如此在乎,是同主人一样痛心,也就是“夫子为天下恸”“夫子为天下恸,故曰‘伤人乎’,不曰‘伤马乎’”。孟子这里又提了一个概念:言非是,虽十之,亦不予也。意思是,说的话不合道理,即使你说十遍,我也同样不同意。那么,孔子说的是非是?非是,还是非非是? 墨子的意思是,夫子不是关心人不关心马,不是姑息人,而是有道德地“爱人”,即“君子之爱以德”,合于“礼”的要求。孔子这里关心“伤人乎”是出于对人的“德”,是出于“爱人”之心,合于人伦要求和“礼”的规范。我们看,孔夫子不关心马,却和一个“德”字联系在了一起,与“礼”联系在了一起。 “不问马”这件事,有如此意义,如此深的意味,实在是不可思议,真是小事情大学问。 孔子之后,到了西汉初年,马与“德”字发生了密切关系。刘邦建立汉家政权伊始,就强调修德以治天下,其中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天下和平”,而“和”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麒麟来游,凤凰止”,麒麟是神话动物,其实并没有,凤凰也属神话,但现实中还是有鸟的,只是非凤凰也,唯有马,在现实中可以见到,“日行千里,追电逐风”,又是战争中的重要“武器”,对和平的确大有贡献。《马经》上说,“天子有事,乘龙马以辟不祥”。这“龙马”也是现实中的马,汉代有一种高大的骏马,被称为“乌犍驎”,就是龙马,乌犍驎不是神话,“麒麟”却完全属于神话动物,乌犍驎能生能死,能为“德”服务,又能实实在在为人类服务。“天子驾六”就是“龙马”。这样,龙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