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学当兵吗?
据教育部数据显示,2019届毕业生755.4万人,比2018届增加33.2万人。从近10年的数据分析,本专科高校毕业生从533.9万人增长到了834.0万人,增幅56.2%,平均每年增幅为6.2%。也就是说,每年大学新增的毕业生人口大约是40万左右。虽然国家出台了各种各样的政策,应届生在创业、考研、就业、升学、参军等各个环节都有具体的帮扶和优待政策,但这些新增的40万年轻人,还是非常现实的在抢夺原有的就业岗位。
目前全国征兵工作已经展开,大学生参军的优惠政策越来越好了,比如,国家对高校在校生每年学费的补偿代偿已经调整到6000元;大学生士兵退役后在复学、转学、升学、安置等环节还有系列优惠优待措施等;同时,对大学生士兵提干和考军校给予了更大的政策倾斜。这些政策非常有吸引力,值得应届生好好斟酌。
大学毕业生在就业前选择参军入伍服务部队,这是国家国防教育重视高素质军事人才、大学生积极履行国防义务的结果,是一个非常好的现象和趋势。从现实来讲,在就业压力骤增的今天,也确实是应届生的一个不错的选择。
一、就业压力骤增,利用递补时间缓冲就业并弥补自身不足
2019届应届生人数达834万,比去年增加14万人,再创历史新高,加上2018届未就业毕业生参与求职和国外求职受挫回流大学生,就业形势异常严峻。选择当兵,在部队度过2年宝贵的青春,既履行了作为中国公民应尽的国防义务,也为自己就业争取了宝贵的2年缓冲期,利用这两年的从军经历完善、储备自己,会收到不菲的就业竞争力效益。据调查,大学生士兵退役后,超过七成最终找到了比同届同学就业形势更加出色的工作。
二、应届生择业期大多为三年,当兵不“断档”
教育部门和高校对毕业生实行在择业期内和应届毕业生享受同等就业政策的服务。以广东省的择业期为例,其规定对广东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在广东办理工厂就业手续的外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和在广东省参加职称认定的博士研究生,实行三年的择业期政策。因此,应届毕业生当兵的,无需担心就业档案的管理问题,当兵的两年属于择业期,退役后继续在择业期内就业。
三、军队待遇优厚,退役后补偿更多,更具有经济价值
如今,当兵是“义务+合同制”模式,义务兵役为两年,退伍可以选择转志愿兵役,也可以选择退伍,转志愿兵役后待遇会有不同幅度地提升。应届生当兵,国家对其补偿学费,退役后还能复学,军队给予的优厚待遇和退役后获得的诸多补偿,会让应届生得到更多的经济利益。
四、退伍士兵就业有倾斜政策,更加具有择业竞争力
应届生当兵退伍后“走绿灯”,在就业时,对于选择当兵的应届生,在就业方面具有政策倾斜优势,对于某些国企、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具有优先录取权,可以参加定向岗位招考,还能够选择复学等。这些就业上的优惠政策让应届生在就业方面能够更得心应手,更加具有竞争力和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