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的学校叫什么?

彭青怡彭青怡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古时,中国对学校的称谓有很多,像校、学、庠、序、校、塾、书院、宫、阁、殿等,都曾作为学校的专名或通称。

庠:殷商时代学校的称谓,除了“庠”外,也有“序”、“校”之称,但以“庠”为通称。

校:周代的学校称谓,有“外校”和“遂校”。“外校”在郊外,是贵族子弟上学的地方。“遂校”在五百家的行政单位里,是平民子孙就读的地方。

学:西周时期王室及卿大夫所有封地均设有“学”,在王都设大、小学,天子之下的诸侯国设立大学,均用作实施政令和施教的场所。后世称学习机构为“学”即由这里演化而来。

书院:起源于唐中期,南宋时书院在教育与学术上取代了太学与地方官学的作用,书院的组织制度和讲学制度日益规范与兴盛。一些著名学者如朱熹、陆九渊等纷纷在各地创立书院讲学,使书院成为一种重要的教育组织形式和学术机构。书院延续到晚清,历时1200多年,成为除官学以外的重要的、有特色的独立的教育机构,是我国封建社会教育制度的杰出代表。

阁、殿:是明清两代学习场所的称谓,只相当于现在的专业班。明、清两代是封建教育的衰落时期,实行八股文取士的科举制度,整个教育被牢牢禁锢在这种选拔官员为目的的教育思想中,无论是内容和形式都是十分庸俗和片面的。在这种制度下培养出来的人才,只会做八股文,对经世致用的实际学问却一无所知。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